×快速导航
臻昊新闻
分类
家校共育|脑科学赋能成长:经开八小2022级三班"家长进课堂"解锁学习记忆新密码
发布日期:2025-04-18  阅读量:

2025年4月11日,西安经开第八小学2022级三班的教室洋溢着别样的学习热情。臻昊集团忆举成名科技技术总监、同时也是学生家长的袁润润女士,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题为《全脑学习方法--拥抱最强大脑》的脑科学实践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前沿脑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小学生可理解、可应用的实用技能,开创了家校共育的新模式。


IMG_20250411_164819_proc.jpg



一、游戏化开场:激活全脑的趣味启蒙

课程伊始,袁老师摒弃传统说教,以精心设计的"节奏拍手游戏"为切入点,迅速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随着欢快的节奏,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了左右脑协同工作的神奇效果——当需要同时完成拍手与口诀时,大脑不同区域如何高效协作。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抽象的脑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正如一位同学课后感叹:"原来背课文时觉得困难,是因为我没有让左右脑'手拉手'一起工作!" 袁老师进一步用生动的比喻解释复杂概念:将左脑比作"严谨的图书馆管理员",负责逻辑和语言;右脑则是"充满创意的画家",擅长图像和想象。当孩子们了解到记忆高手都是"让图书管理员和画家成为好朋友"时,眼中闪烁着恍然大悟的光芒。


IMG_20250411_163947_proc.jpg


二、图像记忆法实战:当古诗遇见脑科学

课程核心环节,袁老师展示了臻昊集团超速脑力科技研发的最强记忆训练系统。以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为例,引导孩子们将"长安大道连狭斜"转化为脑海中的立体画面:有的孩子想象自己站在长安大道上;脑海的诗词变为眼前的动画场景。这种多重感官参与的编码方式,使得信息记忆效率提升300%以上。 "我们不是要背诗,而是要把诗'拍成电影'。"袁老师的话引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在随后的挑战中,原本需要反复诵读的《长安古意》,通过图像转化法,全班同学仅用三分钟就实现了完整背诵,且一周后的记忆留存率仍高达92%,远超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记忆效果。


IMG_20250411_165206_proc.jpg


三、教育理念革新:从知识灌输到脑力开发

作为脑科学教育实践者,袁老师分享了臻昊集团的创新教育观:

  • 无作业学习通过激活大脑深层记忆机制,减少机械重复

  • 无压力成长利用多巴胺奖励系统建立"学习-快乐"联结

  • 个性化发展尊重每个大脑独特的神经连接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在西安多所学校的实践数据显示:参与脑科学课程的学生,平均作业时间减少47%,睡眠时间增加1.2小时,而学业表现反而提升23个百分点。正如班主任李老师观察到的:"最令人惊喜的不是孩子们背得快,而是他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学习热情。"


IMG_20250411_171440_proc.jpg



四、家校共育新范式:家长成为教育创新的合伙人

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家长进课堂"的形式局限,实现了三个创新突破:

  • 专业资源转化将企业级脑科学训练体系适配中小学教育场景

  • 教育空白填补提供现行教材中缺乏的脑科学认知技能训练

  • 学习生态重构建立"家庭练习-课堂应用-社会场景"的完整闭环,课后同学们自发组成了"大脑特工队",用图像法攻克数学公式、英语单词等学习难点。许多家长反馈,孩子开始主动分享"把知识变成图画"的秘诀,家庭作业时间从两小时缩短至40分钟。



IMG_20250411_171442_proc.jpg



结语:面向未来的教育革命

此次课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习方式的革新。随着脑科学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我们正在见证一场从"教什么"到"如何学"的教育范式转变。臻昊集团与经开八小的这次合作表明:家庭遇见脑科学教育,当脑科学教育走进校园,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适合其大脑发育规律的学习体验期待更多企业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将行业前沿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共同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生态,让学习真正成为一场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而非枯燥的耐力考验。正如袁老师在课程结束时所说:"我们不是在填充水桶,而是在点燃火种——这火种,就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潜能。"